行为规范示范班事迹汇报
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七年5班
班主任:张秋凤
今年非常荣幸地成为我校班主任队伍中的一员。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非常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需要我们倾注感情。初一新入学,有很多行为习惯需要老师帮助学生重新培养,循序渐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就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践行校训----修德、励学、感恩、承责
孩子们从小学进入到新阶段,心理上是好奇的,对新班级有自己的期待,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他们的情感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班主任给孩子们吃一颗定心丸,引领他们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在孩子们刚入学时,我就要求他们三年期间,一定要践行好校训。最基本的,先从言语上自我约束,不说脏话,乐于帮助同学,尊重师长,在孩子们的互相监督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忘德行修养;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不堆积、不拖沓,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每每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手,就能感觉到他们乐于表达的强烈愿望,课堂氛围良好,各科老师都喜欢用我们班献课;通过沟通交流,让学生们认识到,所有人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应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对待他人;通过班级事项责任制,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另外,初中的孩子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让学生们知道,犯错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同样的错误不可以重复犯。我们做的这些离校训的要求还很远,但是我会带领孩子们逐步向目标靠近。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候,身为老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作为班主任,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很高,我会在三年期间陪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共36名学生,采用异质分组制分成6个学习小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每个月都会统计各组的评分(包括对日常行为习惯、学习、纪律等的综合评价),颁发奖状,增强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在这样的制度引导下,组长管理自己的组员,班长、纪律委员协助管理好班级纪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争取能够在一年后能够做到自治管理。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也没有时间做到面面俱到,于是我们班实行“师徒结对”,每对同学之间形成更小的学习小组,责任到人,合作解决独立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既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又能互助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内部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学习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目标一致,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取得最大进步
如同数学教学工作一样,孩子们必须有目标,才知道每一步应该如何做,所以开学伊始就让孩子们制定了自己的目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不是所有的孩子学习都能够达到优秀、合格,只要他能通过不懈努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取得最大进步就足够了。但是对行为习惯的要求,大家必须尽量做到一致,互相监督,及时改正不良习惯。身为班主任,我不想做生产零件的流水线,我希望孩子们都在保持自己的特性的同时,遵守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做到求同存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成绩优秀率年级第一,学校前50名,我们班占13个。
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市级奖项,多次做区教材分析、公开课。作为一名新班主任,经验还很少,需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是我会争取更快的进步。在作为班主任短短的三个月中,累并快乐着,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会继续前行、不断努力,把这个班带好,让孩子们都能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