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计划总结
新闻详情
2018年区教研室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本站讯 发布时间:2017-11-15

  津南区教研室2018年教研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教研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建工作和党员生活新常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保“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在信息化背景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轴,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新一轮初、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为中小学校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服务支撑。  

工作主题:聚焦课程改革,服务学校发展  

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重点工作:  

一、课程改革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小学课程改革,深度梳理、提炼十几年的课改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让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发挥最大化作用。总结课改以来面临的共性突出问题,有目的的跟踪调研,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二)2018年秋季启动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着眼高中改革提前谋划、规划,按照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做好岗前全员培训和岗中教学指导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高中课改的跟进推动,采取全员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区顺利开展“选课走班”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加强对课程建设与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通过三级教研上下联动,共同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的教学问题。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落实,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工作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  

(一)小学: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适时开展小学优秀课程建设方案评选和推广活动。  

(二)中学:初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只有充足完备的课程体系做保障,课改才得以顺利推进。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以“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开发利用校本课程”为导向,研究制定符合各校学生实际需求的各学科的课程体系。  

三、教研工作转型发展  

(一)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全程、综合、全面育人的研究方向转变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深入研究立德树人实施途径,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环节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与策略,指导中小学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细处、小处;要深入研究指导中小学校整体谋划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促进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未来方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研要为中小学校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服务支撑。一是要深入研究基础教育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二要深入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能力的教师教学指导体系及对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二)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向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方向转变

1、认真研究指导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深入研究如何依托信息化条件,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机制与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三)由经验的教学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研究转变  

充分利用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采用多种方式采集、加工和沉淀教育数据。依据数据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校教学的状况进行诊断,帮助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引导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指向的教学研究,更加理性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让教学更科学、更人文、更有效。  

(四)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

着力抓好调研工作“供”与“需”关系的调整,使调研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达到“无缝对接”。开展订单服务活动,依据学校实际提供服务意向方案,各学校依据学校教科研工作实际,提交服务需求订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逐步落实服务项目。  

(五)由单纯的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服务区域及学校发展的方向转变  

加强三级教研与教研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形成校本教研、镇域(联校)教研、区级教研“点线网面”相融合的教研格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继续探索“网络教研”的新型教研模式,借助网络平台达到网上互动教研,为学校教师及时、即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逐步形成三级教研与网络教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效益。  

(六)由注重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实施精准教学的研究  

⑴对薄弱校的针对性指导  

小学结合质量监测结果,初中结合中考成绩,高中结合高考成绩,各学科对全区学校现状进行梳理,分上中下三个层面。对第三层次的学校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指导,全面了解学校情况,制定出指导方案,完成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  

⑵对各层次教师的跟踪指导  

盘清各学科自己的队伍,分出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抓两头带中间。跟踪指导,蹲点教研,广开渠道,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好骨干教师,发挥好学科领导的作用。  

四、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津南区教师培养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对各梯次教师的有针对性培养,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各学科要因地制宜创新培养机制,通过每年度开展的“青年教师说教材竞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活动以及各类教研活动,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各学科都要建设一支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开展各类评比、竞赛、展示活动  

1、组织开展2018年青年教师说教材、教材教法考试竞赛活动。  

2、组织开展天津市第九届中小学“双优课”总结推动展示活动。  

3、组织开展2017年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  

4、组织开展新一期“名师优课”的评选工作。  

5、组织好各学段各学科的市级以上评选及竞赛活动。  

6、继续开展各学段各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活动。  

7、继续开展各学段各学科区级研究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