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无法长大的孩子
信息来源:(转载)卢正华 正华心理 发布时间:2017-05-10
  
家庭是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上演无数种剧情。不过,在心理治疗师的眼中,表现出问题的人有时候并不是问题所在,他/她只是家庭问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比如,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无法走进学校的十二岁男孩  
这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专门从外地来找我。从外形上看,他的身高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他又瘦又小的妈妈看上去很畏缩地藏在儿子的肩膀下。可是,一谈起话,高高大大的男孩就立刻变成了妈妈脚下的一只小绵羊。瘦小的妈妈反而变成了一头威严的大老虎。  
原来,这个孩子一直跟着妈妈长大。爸爸在这个家里可以说是时有时无。因为工作的关系,爸爸经常出差。从孩子出生开始,爸爸和妻儿就是聚少离多。  
孩子的问题是从接到一个女孩的纸条开始的。  
这个女孩想和男孩交个朋友。男孩开始很好奇,可是又觉得不妥,便开始犹豫。女孩威胁说如果他不同意,她就会找高年级的哥哥打他。男孩惶恐地回到家中,和妈妈商量对策。无论妈妈怎么安慰,男孩都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后来竟然发展到失眠,不敢去学校,经常面部潮红,手心出汗。  
其实,男孩的问题并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他们母子的表达方式。  
男孩满口的专业名词:“我很焦虑,后来开始失眠,感觉内心压力很大。”完全不像十二岁孩子说出来的话。想必他被妈妈带着四处求医,已经学了不少专业术语。  
更有趣的是妈妈,说着说着竟然拿出来一张纸。按照纸上的记录,她告诉我孩子哪天、几点开始紧张。几点开始睡觉,睡到几点起来,醒了多久又开始睡。哪几天不能上学,哪几天能回到学校。我听了觉得心里好沉。我问妈妈:“为什么您对他了解得那么多?”妈妈这才告诉我,她一直睡在孩子的身边,为了好好照顾他。  
无微不至的妈妈,造就长不大的儿子  
我听了心头一寒。也许,正是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维持了孩子的问题。不过,既然他们千山万水地赶来,我就不能再“稳坐钓鱼台”了。也许,当头棒喝对这个不能在京城久留的家庭作用更大。  
我对妈妈说,问题出在您对他了解得太多了。可能,当您对他不是那么了解以后,孩子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听了我的话,妈妈连声说:“不行,不行,我就是这样帮助他,他还是不能回到学校去,如果我不帮他……”,说着,她的脸上露出了惶恐……。  
这也许就是天下太爱孩子的妈妈们的悲哀。孩子长大了,又很早熟,他要做的是寻找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替代爸爸的角色,面对妈妈的朝夕相伴和耳鬓厮磨。如果他必须留在妈妈的身边,那就只有不长大。最后,男孩本来应该用作成长的能量,都会变成症状表现出来。  
我提醒妈妈,您看孩子现在这样怕东怕西,惶恐不安的样子像几岁?怕同学求爱,怕同学打他,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像是几岁孩子做的事情?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诺诺地说,应该是刚上小学时做的事情。孩子在后面补充:“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不害怕了。只有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才会怕被小朋友打。”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让自己回到了幼儿园时代?”孩子张大了嘴,不知道怎么回答。妈妈也开始了思考。  
家庭治疗理论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出现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这个家庭处理问题的方法才酿成了更大的问题”。  
和同学之间的交往遇到了一些困难,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大部分孩子都有办法自己慢慢解决。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在妈妈的眼里,这些常见的事情变成了天大的困难?  
为了孩子,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最后甚至求助于巫医神汉。说来也怪,每一次求医问药后,孩子都会有明显好转。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旧病复发,甚至日渐严重。  
父亲被“排挤”,儿子长不大  
我提起孩子的爸爸,妈妈开始稍有微词,说他从来就不把孩子当回事。妈妈说连孩子这次的病,爸爸都觉得不以为然。他觉得不用过多地关注孩子,过一段时间孩子自己会好。情况完全没有妈妈说的那么严重。  
我心里知道,正是这个病,才让妈妈和儿子变得难分难解。如果妈妈不能留给儿子发展的空间,儿子的病或许真不会好。那么,这个妈妈口中不负责任的爸爸在哪里呢?  
让人惊讶的是,这次爸爸的表现和妈妈说的完全不一样。接到我的电话,爸爸特地从另外一个城市飞来,就为了这个出问题的儿子。  
原来,爸爸也有自己的苦衷。孩子出生后,他因为工作太忙碌,被妈妈判定为一个不合格的爸爸。即便回到家,妈妈也不允许他插手孩子的问题。妈妈总是批评爸爸的错误,但是又不给他改正的机会。最后,爸爸实际上成了一个回不了家的人。在这个家里,他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就算是给孩子看病,他也只能一直遵从妻子的安排。  
也许妈妈不知道,这种父权被削弱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孩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男孩子想代替爸爸陪伴妈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让自己长大。到头来,不长大的孩子又变成妈妈的困扰,变成了妈妈离不开孩子的一个原因。  
深层心理学认为,成长中的孩子必须经过来自父亲的否定和拒绝,长大后才能建立起原则性,遵守规则。如果在这个家庭里,父亲被剥夺了权利,没有否定儿子的力量,那么,儿子以后就会在接受社会规则时出现困难。  
在一个父权被削弱的家庭里,父亲的规则往往被母亲的严格要求所取代。但是,母亲的严格要求和父亲的规则在孩子的眼里是有差异的。在他们看来,母亲的要求是可以“打秋风”的。父亲可就不是那么好糊弄了。  
在这个家庭里,因为没有爸爸的严厉规则,造就了离不开妈妈的孩子。如果不加处理,这个孩子会穷尽自己的一生,去做妈妈难分难解的伴儿。  
放眼望去,就会发现,坚定地守护多愁善感的妈妈,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长大以后在接受社会规则时会出现困难。主要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总是在想如何钻规则的空子。不是故意,是不经意。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他们会不停地在生活中给自己制造麻烦,总会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中上遇到困难。也很难控制一些突然而来的情绪。  
我告诉这个家庭,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关键是爸爸怎么能帮助妈妈对孩子放手。爸爸和妈妈怎么去建立两个人的世界。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发展出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这才是让孩子长大的路。  
只有解开了和妈妈绑在一起的绳索,才能够给这个孩子新生的路。  
孩子和同学之间的交往遇到了一些困难,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大部分孩子都有办法自己慢慢解决。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在妈妈的眼里,这些常见的事情变成了天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