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 特色课程

新闻详情

《和谐的人与自然》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17-09-01

《和谐的人与自然》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样每个时代的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曾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与中央精神相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本着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我校开设了《和谐的人与自然》这一校本课程。意在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获得了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等生物学基础知识,知道生物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同时我在课堂中开展了“生物趣闻演讲”“生物专题探究”等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技术发展状况,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学生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生物圈的关注,急切地想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些都为校本课程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立足课本,体现课标”为原则,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看待生物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发展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关注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和发展。通过立足课本,体现课标,面向未来,使学生个性达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为实现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

主要分为七、八两个年级进行。

七年级在课内学习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典型事例分析,深入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和谐发展,也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一方面,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八年级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界干扰过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个角度展开。突出人类一旦破坏生物圈的和谐,受害的最终是人类自己。一方面,通过生物入侵等事例,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干扰易令生态系统失衡,破坏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完整,继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从而深化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人类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无可弥补的破坏,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随之产生。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在课程中,以小组形式展开,组内就相关主题展开谈论交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八年级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培养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在课程中,能够结合污染问题实例展开分析,加深对“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主题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热爱生命、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时安排

8课时

 

 

 

 

 

 

 

 

 

 

 

 

 

 

 

 

七年级部分

第一章

自然界中的和谐

 

第一章 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和谐

第一节  植物的和谐与动物的和谐

一、植物之间的和谐

 

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

 

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植物能“相亲相爱”过一生。

 

地衣是众所周知的共生实例,它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又一个共生的的实例。


    共生关系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据估计根瘤菌固定的氮约占生物固氮的40%。具有能够固定氮的块根的木本树种,通常是最先占领贫瘠的土壤。例如在阿拉斯加,赤杨由于块根中有共生固氮菌,故能很快占满整个冰碛土。

 

二、动物之间的和谐

 

昆虫纲等翅目的昆虫和其肠道中的鞭毛虫或细菌之间的关系就是共生关系。等翅目昆虫的肠道是鞭毛虫或细菌的栖身之所,它们帮助等翅目昆虫消化纤维素,而等翅目昆虫不仅为它们提供藏身之所,还给它们提供养料。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

 

海洋生物群落中共生现象也十分普遍,如小丑鱼和海葵之间;某些小虾和海葵之间;珊瑚鳟和隆头鱼之类担任“清洁工作”的鱼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和谐

 

一 、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和谐

 

虫媒花与像蜜蜂等能够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生存下来并繁殖。

太平洋中有一种大珊瑚——石芝,呈美丽的翠绿色,非常漂亮,这是因为其组织中共生着一种微小的海藻的缘故。

 

二、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和谐

 

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共生现象的例子也很多。牛、羊等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共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反刍动物的瘤胃的温度恒定、pH保持在5.8—6.8之间,瘤胃中的CO2、CH44等气体造成无氧环境,大量的草料经过口腔后与唾液混合进入瘤胃中,为其中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瘤胃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为反刍动物提供糖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两者相互依赖,互惠共生。
  

 人和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之间也是共生关系。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B2、B12、K、叶酸等营养物质。而人体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第二章 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

 

一、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
    1860
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翅长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于是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果然,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二、蛇与庄稼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三、蜣螂的故事
 

    蜣螂,俗名屎克郎,以牲畜粪便为食。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种臭不可闻的无用的昆虫。可是1982年,它们却远涉重洋,从中国去到了澳大利亚,并在那里安家落户,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为什么澳大利亚不顾千山万水要从我国引进蜣螂呢?原来,澳大利亚这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饲养着几千万头牛,这些牛每天要排出几亿吨粪便,覆盖着百万英亩草场,同时牛粪还滋生蝇蛆,很不卫生。这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问题。他们从我国引进这些屎克郎,就是让它们在那里吃牛粪。那么澳大利亚原来没有蜣螂吗?有,但他们那里的土著蜣螂不吃牛粪,而只吃袋鼠粪。澳大利亚现在引进了我国的蜣螂,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
 

 

 

 

 

 

 

 

 

 

 

 

八年级部分

第二单元

人为导致自然界的不和谐

 

第一章  人与生态平衡

 

所谓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即相对平衡阶段。

在自然界,维持这种相对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人类为了自已的需要,可以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主动地去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建立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的生态平衡。但在目前许多地方,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破坏了生态平衡。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环境,同时又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生物的的生存状态;生物与生物之间由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从而引发生态系统中一连串的变化。
 

一、引进外来物种失当
 

    11859年一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放养了13只兔子用以打猎,繁衍至今已产生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2、我国常见的庭院绿化植物葛藤,到了美国却像野马狂奔,迅速占领了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许多植物没有了栖身之地。

3、在英国人刚刚进入澳大利亚时,随船将老鼠带到了澳大利亚,于是引进猫来捕鼠。猫是把老鼠消灭了,可是由于澳大利亚缺乏大型肉食动物,使得引进的猫没有天敌,于是泛滥大量繁殖,后来不得不人为猎杀。

4、中国大陆50年代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5、原产于南美的仙人掌,当初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澳大利亚,没料到这些植物迅速蔓延开来,飞快地占领了澳大利亚2500万公顷的牧场、田地,人们用刀切、锄挖、车轧,均无济于事。

6、水葫芦原产南美,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被引入我国大陆,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7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最多。到过昆明的人都看到过水葫芦的威力。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盖度近100%,由于水质污染和因此而导致的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二、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实例——人怕老鼠、耗子吃猫、老鼠吃鸡

 

大沙岛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原来是太湖中的秃岛,长满茅草,湖边长有芦苇。20多年前岛上老鼠非常多。

人们捉了小猫上岛去养,没有过几天,小猫不见了,找到猫的尸体后,分析小猫可能是被老鼠咬死的。后来捉了数只大猫上岛,经过半年的猫鼠战争,老鼠明显减少。2年后,猫繁殖到了几十只,老鼠很少了。

开始的时候在岛上养鸡500多只,有300只是被老鼠咬死的。到了3年以后每天都发现猫在吃鸡。而且,还经常发生在猫追鸡的时候,有许多鸡被吓死了。人们发现,猫开始吃鸡是猫看到老鹰吃鸡以后,发现老鹰吃剩鸡,猫去尝了味道可能不错,就开始吃鸡了。但最大原因是,猫多了,老鼠少了,猫的食物链发生了变化。

当猫开始吃鸡的时候,人们想到了养狗,用狗来看管鸡,不让猫吃鸡。狗很尽责,管住了鸡,饿坏猫,半年以后,有许多猫病死了。现在的猫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岛上有3只狗,已经发现狗在追鸡了。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老鹰还是那么4、5只,每个月都会发现有鸡被吃和被吓死。

真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二章 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五十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的食物。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人类面前。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

一、主要环境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

   汽车,工厂等排出的烟污染空气,这种情形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物质包括氮氧化物(NOx),粒子状态浮游物质(SPM),二氧化碳(CO2)等。这些物质是导致全球变暖,酸雨,光化学缝褶的原因。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工厂排出的烟等人为的因素。

2、水质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水质污染的原因有60%是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

水污染引起的危害如下:

⑴导致水中缺氧, 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破坏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河流和溪流发黑, 变臭。

⑵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 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⑶人类排放的含磷污水进入湖泊之后, 会使湖中的藻类获得丰富的营养而急剧增长(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湖中细菌大量繁殖。细菌以死亡藻类作为营养,大量增殖,消耗了水中的氧气, 使湖水变得缺氧, 依赖氧气生存的鱼类死亡, 随后细菌也会因缺氧而死亡, 最终是湖泊老化、死亡。

⑷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使渔业减产。

⑸ 污染水产食品, 危及人的健康。

3、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物主要来源:

(1)城市污水、工业废水

(2)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

(3)化肥、农药

4、噪声污染

(1)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

(2)工业噪声: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

(3)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商业区。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会产生噪声。

5、光污染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红灯、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直刺天空。使夜间如同白日,这属于人工白昼;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色光污染。 

6、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的频率超过10万赫兹时,就会对人体构成潜在威胁。由于它无色、无味、无形,它的危害性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假如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就会大面积杀伤(甚至杀死)人体细胞。电磁波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变异,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紊乱,自主神经失调。

7、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辐射源造成的污染,如核武器试验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核废料。另外,医用、工业用、科学部门用的X射线源及放射性物质镭、钴、发光涂料、电视机显象管等,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二、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

8、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

 

第三章   我国环境问题的“不和谐”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
、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6、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8、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各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

第四章  室内污染威胁人类自身健康

一、室内污染的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日益多样化,目前尤以建筑和装饰污染为重。室内装修所用的各种板材、家具及油漆等,常会释放出甲醛等许多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例如甲醛在低浓度下最初刺激眼粘膜;浓度稍高时,刺激上呼吸道,会出现呼吸道水肿、呼吸道阻力增高、呼吸频率下降等,进而引进咳嗽、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吸入甲醛后可引起食欲减退、厌食、衰弱、失眠等症状;反复吸入小剂量甲醛可诱发过敏反应,出现哮喘;经常接触可能会造成皮肤组织溃烂。此外,对中枢神经也会产生影响,头昏、头晕。用各种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检测证明甲醛具有诱发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的功能,并且对DNA有损伤作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甲醛患鼻、鼻咽和口腔癌的危险性升高。

  大量的病例证明,如果人很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污染空气中,会导致急、慢性呼吸系统障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提高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肺结核以及鼻、咽、喉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统计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所产生的年疾病率已占全球疾病率的4%,与香烟和酒精的影响相当,在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中排序占第四位,也是室外空气污染危险因素的三倍。

二、去除室内污染的途径

  1 控制污染源

控制污染源是去除室内污染的最根本的途径。

(1)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高温烹调都是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少吸烟或不吸烟,少食煎炸食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污染。

  (2)慎重选择建筑、装修材料及生活日化用品,如前所述,一些建筑、装修材料以及某些日化用品含有多种污染物,所以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考虑环保型生态建材。并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物。改善室外空气品质,可减少室外源带来的污染。

  (3)空调房间使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可以改善室内环境,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起镇静、催眠和降血压等作用。

  2 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

  优良的室内空气质量可提高生产力和减少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症状,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做到起居室、卧室都能进行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应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以免有害气体散发到居室内。加强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一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也对周围环境具有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此外非生物因素也具有自我净化,例如河水的自净能力,土壤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1、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1hm2(公顷)柳杉林每个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

第二,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榉林一年中阻滞和吸附的粉尘达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种植一定宽度的林木,可以减轻放射性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三,许多绿色植物如悬铃木、橙、圆柏等,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园空气中病原菌的数量比闹市区明显减少。

总之,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净化大气的作用,特别是森林,净化作用更加明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2、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土壤和水体中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生物净化作用。

2.1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况不同: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容易分解,如人畜粪尿等;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难分解,如纤维素、农药等;有些有机污染物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龙。

农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对此,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他们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将土壤混合均匀,并等量地分装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高压灭菌;另一组作为对照不灭菌。接着,分别向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敌草隆”,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温箱中培养。六周以后,检测两组容器中“敌草隆”消失的情况,发现经灭菌处理过的土壤中“敌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对照组土壤中的“敌草隆”则被分解了近50%。科学家们通过多种实验得出结论,土壤中农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2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一方面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除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等,使污水得到净化。污水经过净化处理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就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和工厂的冷却用水。

 

 

 

 

 

 

 

 

 

 

 

第二章  海河何日“和谐”

知天津者,必知海河。海河是天津人的母亲河,也是天津的象征。

历史上海河是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南北运河汇入海河后经大沽口流入渤海,因此海河成为连接运河航运与海运的唯一通道。运河和海河的船只大多在这里停泊,各种商品在这里装卸,商业贸易十分繁荣。这为天津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提供了便利条件。

海河还曾经是天津人民饮用水的来源,人们的繁衍、生存和发展都和海河息息相关。天津发电、印染、造纸等工业发展以及农业灌溉、渔业养殖无不得益于海河充沛的水资源。海河孕育并沉淀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海河文化。

    在地理上,海河流域总面积31.8 万km2 ,地跨京、津、晋、冀、鲁、豫、蒙、辽八省市。天津海河起于天津市西部的金刚桥,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70多公里,横贯天津闹市。

海河水清景美,沿湖两岸风景迷人。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一方百姓营造了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

然而,不知不觉间,清澈的河水变混浊,清波荡漾的河面漂浮着废弃的垃圾。本该清风阵阵的夏日,却飘来阵阵恶臭,宽广的水面布着黄绿的一片。很难再看到鱼儿畅游其中,偶尔在近岸水面能看到浮着的几尾死鱼。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

  • 严重的海河水污染

资料分析:

1. 到2000年,全流域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达53.9 亿t ,其中87 %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了河流和水库。渤海赤潮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2. 海河流域主要的排污行业为化工、造纸、电力、食品、冶金等行业,这5 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3.地处塘沽区的海河下游水域,聚集了多家化工厂和原料加工企业,海河是这些企业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的主要运输通道,由船舶造成的水域污染时有发生。

4. 20046月,子牙新河上游污水下泄,就造成马棚口附近养殖的鱼虾大面积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00万元。 近年来海河水质污染日益加重,每当水位下降时,河里污物和垃圾裸露,杂草和藻类丛生,水面浑浊。

5.污水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就会大量繁殖,甚至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爆发形成水华。藻类泛滥成灾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及水产养殖的正常生产,而且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可使人体导致肝癌,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
思考:

  1. 海河水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海河中的污水从何而来?
  3. 海河水质的下降对周边生物和环境有哪些影响?
  4. 你认为应当从那些途径防止海河水污染?
  • 恢复海河生态,重现鱼米之乡

人类的各种活动会把废弃物排入环境。人们也毫无觉察地通过食物链而把有害物质摄入体内,癌症就选择这条途径暗自潜伏起来3002所以,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

资料分析:

1随着730多组非法养鱼网箱被依法强制拆除,标志着历时3年的海河网箱养鱼清障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从而消除了网箱养鱼对海河水体污染的威胁。

22002年:耗资3000万元的天津海河水源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3、天津开发区新水源一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

4、东丽区依靠水域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治理污水。将50万尾白鲢和5万尾花鲢投放到外环河海河至津汉路段的1000米示范水域内,用于治理被污染的水域。

思考:

1联系学过的知识,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度,应当利用哪类生物来净化污水?

2.你还知道那些生物净化利用污水的事例?

3.面对海河水质下降日益严峻的现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

  海河不仅是天津的母亲河,它还流经河北、河东、内蒙古、辽宁等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使得海河被掠夺了水资源,吞吐了太多的污染物,水质状况十分危急。我们依河而居,因河而兴,以河为荣,保护海河是我们天津人的使命。光保护海河的最后一段是不够的,光靠天津一个城市的努力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号召全流域所有受到海河哺育的人民共同关注我们的海河。让海河成为生态之河,“清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

 


 

 

 

实践课例设计

海河水 天津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海河水环境现状

2举例说出海河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概述防治水污染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海河水污染资料,分析海河水污染原因、危害。

2收集有关治理水污染的资料,尝试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水污染的原因和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水污染调查,交流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2关注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养成爱家乡爱海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调查的方法,分析海河水污染原因、危害。

2尝试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水污染的原因和治理。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自定主题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制成调查报告。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调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一段关于海河的视频,学生欣赏和领略海河的美。

二、讲授新课

㈠海河的昨天

1. 你到过海河吗?

2. 你知道海河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3. 我们为什么称海河为母亲河?

(小组讨论)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海河的兴趣,了解海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到海河直接影响工农业发展与人民生活,认同海河对天津城市的形成及发展的推动。

㈡海河的今天

1. 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在破坏海河的水质?

2. 海河污水来源有哪些?

3. 水污染对周边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有哪些影响?

4. 你认为应当从那些途径防止海河水污染?

5. 你知道哪些生物污水处理方法?

(小组讨论)各小组推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水污染现状,运用调查方法,得出污水的来源,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水污染危害,并从生物学角度,提出净化污水方法。关注水污染治理现状。

㈢海河的明天

1. 面对海河水质下降日益严峻的现状,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污水的产生?

2.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谈论如何让海河成为生态之河,也许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们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那个时候,你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海河尽一份力,让昔日鱼米之乡再次重现?

(小组讨论)学生即兴发言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确立爱海河爱天津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㈣课堂小结

水污染不仅是我们天津的地域问题,更是困扰整个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下节课,我们将走出天津,关注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污染现状,提出我们的主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天津市第五中学 | 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团结路6号
技术支持: 天津市世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教师应用: 网站管理 | 办公OA | 短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