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之窗 -> 课题管理
新闻详情
课程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本站讯 发布时间:2019-07-23
咸二中课程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1、优势分析 学校秉承“服务教育、发展教育、品牌教育”的办学理念,始终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力求让学生向往,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2008年,学校被列入津南区重点学校。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我校软、硬件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设施不断完善;教师一贯敬业奉献、艰苦奋斗,学校办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现有高级教师57人,天津市学科领航教师2人,区特级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天津市“千名农村骨干教师”4人,校级骨干教师数十名。这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老教师经验丰富,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勇于探索,这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为适应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时代对教育科研的新要求,学校以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为主线,着力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2、存在的困难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不平衡。如何真正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全体教师教育行为,值得我们深思。品牌教师不多,缺乏市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后备名师。 学校特色文化有待进一步发展,尽管学校正在实施”自主教育”特色建设,但对于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问题上,缺少研究,尚未形成完备的咸二中特色文化。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教师发展目标 能够理解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道德、专业情操、专业知识,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3、课程建设目标 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构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经历、适应学生发展内在需要的,能体现“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的课程体系。 三、 课程设置的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按照国家课程、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安排。 四、 课程设置 1. 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选修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是国家课程,选修Ⅱ是地方和学校课程。 全市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须落实《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津政发〔2016〕12号)、《天津市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津教委〔2016〕17号)、《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津教委〔2016〕18号)等文件要求,继续根据《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津教委中〔2017〕1号),制订并实施学校课程计划,保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高三年级执行《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实验)》(津教委中〔2006〕18号)。 2.初中课程严格按照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附件1)安排课程 五、课程管理 1.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各行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校长与教务处、学生处共同承担设计和开发学校课程和监管课程实施中的各项具体工作。 课程管理委员会 组长:王静军 副组长:金颖、张德赏 成员:中层干部、各科教研组长、年级主任 2. 制度落实 (1)统一思想,加强研讨,确保课程规范有效运行。在新学年开始前,课程管理工作小组将召开新学期课程实施研讨会议,学校相关领导解读新学年课程计划,听取意见,提供专业支持。 (2)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保证课程教学按计划运行和实施。教务处将继续按已经建立的教学质量监控规定,执行教学常规检查监控制度,如:定期教案检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抽查,学生和家长参与评教等。对检查出的违规情况将按规定进行处理,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对教学常规检查监控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做好档案积累工作。 (3)全面落实学校减负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务处要经常检查年级组、教研组和教师落实情况,要求教师严格按学校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上课,积极开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 (4)教务处要对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全面的审核、评价,促使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与要求,并进行适当调整。 3. 保障措施 (1)时空保障。对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与空间的保障,除了开辟校内场所以外,还要积极利用周围社区环境。在时间上,严格按规定课时组织教学,特别要按课程计划开展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活动,不能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挪作他用。 (2)设备保障。在确保已有的教学设施正常运转基础上,完善各教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计划》规范有序有效地实施。 (3)经费保障。对地方和学校课程的任教老师发放课时津贴及开发课程所需要的物质保障。 六、课程实施与评价 1、制定学校课程体系及各学科课程体系,制定《咸二中课程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 《天津市咸水沽第二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细则》《咸二中选课走班实施方案、细则》等相关方案、制度。 2、建立地方和学校课程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学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负责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为保障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5、积极探索中学评价制度改革。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6、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普活动和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文的精神,开设好廉洁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开展专题教育的安排和要求已在课程计划中提出。 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每周1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专题教育,可利用校班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主要以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管理。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和体锻活动。学校在双休日主动与社区共建、开放资源,加强亲子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学校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7、学校根据本课程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做到校务公开。切实贯彻执行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工作的管理。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学用书的使用情况要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坚决予以制止。 附件1 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合计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 2 2 2 2 2 2 2 3 659 国家 课 程 历史 / / / / / / 2 2 2 346 地理 / / / / / / 2 2 / 科学 1 1 2 2 2 2 / / / 828 物理 / / / / / / / 3 3 化学 / / / / / / / / 3 生物 / / / / / / 3 2 / 语文 6 6 6 6 5 5 4/5 4/5 4 1637 数学 4 4 4 4 4 4 4 4 4 1252 外语 / / 3 3 3 4 3 3 3 764 体育与健康 4 4 3 3 3 3 3 3 3/4 1024 音乐 2 2 1/2 1/2 1/2 1 1 1 1 1064 美术 2 2 2/1 2/1 2/1 1 1 1 1 习字与书法 / / 1 1 1 1 0.5 0.5 0.5 信息技术 / / / / 1 1 2 / / 939 劳动与技术 1 1 1 1 1 1 1 综合实践活动 1 1 2 2 2 2 2 2 2 专题教育 融入学科教学,或利用每学年2周的机动时间安排 地方课程 快乐英语 2 2 / / / / / / / 696 习字与书法 1 1 / / / / / / / 天津与世界 / / 1 1 1 1 / / / 发现与探索 / / 1 1 1 1 / / / 学习智慧 / / / / / / 1 / / 心理健康 / / / / / / 1 / / 生活科学 / / / / / / / 1 / 法制天地 / / / / / / / 1 / 科技前沿 / / / / / / / / 1 社会职业 / / / / / / / / 1 校本课程 1 1 1 1 1 1 1 1 1 313 周课时总数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注:(1)每周安排1课时班团队活动。(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3)“1/2”“2/1”“3/4”“4/5”等为分上下学期标注,“0.5”为双周一课时。 抄送: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6月20日印发 附件2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体系 填报表 课程体系名称 “三识”课程体系 学 校 名 称 天津市咸水沽第二中学 校 长 姓 名 王静军 联 系 电 话 18920286688 2018年 11 月 20 日 课程体系名称 “三识”课程体系 学校办学理念 服务教育,发展教育,品牌教育 1. 学校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2学校课程体系概要(2000字以内) 一、课程“核心概念”阐释 所谓“三识”课程体系解析为以课程体系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识、见识、辨识”。 学识:学识即学问,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 出自于《梁书•韦睿传》:“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元•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且在此歇息片时,讲些学识,说些志气何如?" 见识:用作动词指接触事物;扩大见闻。用作名词指见闻;知识。 晋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每幸郡国,见父老掾吏,问数十年事,吏民皆惊喜。令自以见识,各尽力命焉。”宋张载 《张子语录•后录上》:“自 孟子 后,儒者无他见识。” 辨识:辨认识别。 明王世贞 《觚不觚录》:“觚之不为觚,几莫可辨识。” 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人问性之有无,何处辨识?予曰不难,观其说话、行文,即知之矣。” 二、课程目标:传承学校“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志存高远、品行高雅、身心两健、学创双能”的育人目标,构建“ 三识”课程体系,促成三类课程相融互补,形成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学生个性彰显化、学业效能高效化、办学特色积淀化的课程发展格局。 三、培养目标: 1.“志存高远”——通过生涯规划类、社会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感受“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 2.“品行高雅”——通过丰富的学科德育、德育课程、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自我、他人、家庭、集体和社会的关心、尊重与责任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交流,凸显二中学子“见贤思齐,止于至善”的品行风范。 3.“身心两健”——通过“阳光大课间”及体育专项化的教育实践,健体强身,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挥心理教育优势,健全学生人格、珍爱生命;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注重学生个性与群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4.“学创双能” 学: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开展学风养成教育,展现“笃学尚行”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乐学善学;注重学生在科艺体、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领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学习实践技能的提升。 创:挖掘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在自然科学类知识学习中的理性思维与批判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将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其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四、主要任务 1.有效实施国家课程 (1)整体规划学校课程 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有关课程建设的基本精神,基于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学校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互补协调,门类多样、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学校课程体系。 (2)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增强课程意识,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校情学情、教学活动、课程评价、资源整合、方法创新等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整体设计,形成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纲要,提高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创新、课程评价的能力。 (3)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发挥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师生互动的质量,形成适应信息化化条件下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的新型教与学和谐互动的模式。 提高信息化优质资源应用能力,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设计、教学反馈、教学改进,逐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辅助。 2.校本课程开发 (1)分析课程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学校课程资源。目标定位要符合学校特色办学的发展方向,要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需求,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避免资源本位、特色本位、防止盲目开发。 (2)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依章科学规范地开发、选择课程资源。集中校内外优质资源,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依据学校育人目标,采取自主研发、合作研发、课程引入等多种路径开设精品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3.课程管理与实施 (1)加强课程建设领导 建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依据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提出学校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方案,使学习课程建设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制定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评估的相关制度,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学校课程健康发展。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实施有效管理,保证课程实施规范化、专业化、高品质。 (3)学校课程评价 构建学校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对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3.学校课程体系与落实学校育人目标、彰显办学特色的衔接点(500字以内) 办学理念:服务教育、发展教育、品牌教育 育人目标为:志存高远、品行高雅、身心两健、学创双能 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服务教育、发展教育、品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分为三个层面,与办学理念依次对应为基础类课程(服务教育)、拓展类课程(发展教育)和选择类课程(品牌教育)。通过基础类课程增长学生的学时,即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通过拓展类课程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为学生提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的机会。增长学生的见闻、知识;通过选择类课程增长学生的辨识,即增长学生的辨认识别能力。通过“三识”课程体系的设计,结合学校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落实学校志存高远、品行高雅、身心两健、学创双能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