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之窗 -> 课题管理
新闻详情
生物学科课程体系
信息来源:本站讯 发布时间:2019-06-26

 

课程体系名称

“落实核心素养  提升探究能力”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1. 高中生物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落实核心素养  提升探究能力”课程体系

 

文本框: 基础类课程文本框: 必修两个模块文本框: 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

文本框: 现实生活应用文本框: 职业规划前瞻文本框: 拓展类课程文本框: 选择类课程文本框: 选修课程文本框: 社团活动文本框: 特色校本课程文本框: 学业发展基础文本框: 动物世界探秘 

 

 

 

 

 

 

 

 

 

 

 

 

 

 

 

 

 

 

 

 

 

 

 

 

 

 

 


2高中生物课程体系概要

一、课程“核心概念”阐释

    高中生物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 课程目标:

1、能够运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

2、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

3、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4、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目标:

1、树立生命观念。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形成科学思维。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3、发展科学探究。学生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4、形成社会责任。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

四、主要任务

1.有效实施国家课程

(1)整体规划学校课程

基于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选修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

必修课程:将旧版本的3个模块,变为新版本的“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将旧版本中的必修三和选修三内容进行重新划分模块,并增加旧版本选修一的部分内容,重组为选择性必修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

选修课程: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及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模块。

(2)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增强课程意识,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校情学情、教学活动、课程评价、资源整合、方法创新等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整体设计,形成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纲要,提高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创新、课程评价的能力。

(3)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发挥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师生互动的质量,形成适应信息化化条件下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的新型教与学和谐互动的模式。

2.校本课程开发

《动物世界探秘》课程从动物的生活方式、生存技能、行为策略,以及一些尚未破解的现象,展示了动物的神奇世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生物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同时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3.生物课程评价

以生物学大概念、重要概念等主干知识为依托,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