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之窗 -> 课题管理
新闻详情
政治学科组课程体系
信息来源:本站讯 发布时间:2019-06-18

 

课程体系名称

“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时代新人”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

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1. 高中政治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时代新人”课程体系

 

文本框: 基础类课程文本框: 必修课程模块1—4文本框: 选择性必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

文本框: 《财经与生活》文本框: 《法官与律师》文本框: 拓展类课程文本框: 选择类课程文本框: 选修课程文本框: 社会实践文本框: 特色校本课程文本框: 《历史上的哲学家》文本框: 聚焦我国的对外开放 

 

 

 

 

 

 

 

 

 

 

 

 

 

 

 

 

 

 

 

 

 

 

 

 

 

 

 

 


2高中课程体系概要

一、课程“核心概念”阐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创新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 课程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培养目标:

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四、主要任务

1.有效实施国家课程

(1)整体规划学校课程

基于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修课程委托站、提高型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的设计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程,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课程设计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减轻学业负担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增强课程意识,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校情学情、教学活动、课程评价、资源整合、方法创新等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整体设计,形成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纲要,提高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创新、课程评价的能力。

(3)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发挥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师生互动的质量,形成适应信息化化条件下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的新型教与学和谐互动的模式。

2.以议题式教学为抓手,结构化学科知识

贯彻2017年新课标理念,需要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态度和行为。坚持以议题为中心,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设计恰当的活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在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明辨是非、深化认识,在自主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这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本旨。为此,我们选择不同观察样本,对多种教学行为进行跟踪、比较与反思。抓住教学内容精减的机会,适度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更多组织活动的机会。这时,教师围绕重点设定议题,运用情境,组织活动,结构化知识。

3.对接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结构化活动与知识

应对复杂、多元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两难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过去一段时间普遍采用的主题情境式教学,教师往往为达成教学目标对情境进行筛选和处理,学生没有经过社会实践调查,所接触的情境可能并不真实。这种预设明显、生成性不足的教学,容易给人一种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成员的确定与分工到课题的选定,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习周期长,学生准备与思考比较充分,综合性、争议性的公共议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直面社会真实复杂的情境,更好地思考;学习的主体和校本课程的教育对象来自不同班级,没有高考应试的要求。因此,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通过成果展示和多元评价实现灵活多样,既结构化知识,又增强学生自信心和使命感。

4.丰富活动形式,结构化学生“知、情、意、行”

辩论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与形式。辩论赛是结构化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典范,对学生知识积累、知识运用、表达能力、论辩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是一次综合检验。

从赛前的自主准备,到团队的分工合作,再到辩论过程中的精辟立论、有力辩驳、机敏反应、默契配合,学生在明辨中求真、在碰撞中成长、在愈战愈勇中展现英姿勃发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思辨能力和团队意识,塑造科学精神。从开篇立论、有理有据,到演绎推理、反向论证,凭借思维能力和相关知识,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技巧据理力争,争取辩论赛的胜利这一过程,要求一辩具有演讲能力和渲染能力;要求二辩、三辩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非凡的反应能力,能抓住对方纰漏加以揭露并反为己用,灵活善动,幽默诙谐,带动场上气氛;要求四辩充分总结本方观点,在“知、情、意、行”方面淋漓尽致地发挥。赛后,进行优秀辩手和最佳团队等多种评选,以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魅力。